找到相关内容137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话

    之成佛,那是随有情众生世间之成佛。所谓「依正一如一,又当别论。)是以,若但「无所住,而不生心一,则同外道无想定。何以故?误以自性为断灭故。若但「生心,而不无住」,则同於凡夫。何以故?妄见自性有流转故。...

    方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763883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它们展示了众生在过去、现在和未来三世中因烦恼惑业而流转于生死的全部过程) 的理论,来说明人生痛苦现状及社会不平等的原因;“四谛”第三是“灭谛”:它告诉人们世间诸苦可以断灭,造成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的锁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禅诗与禅

    ,在佛家谓之“断灭空”,是不对的。古人常说,悟了如同未悟,无一悟可得,这样说目的有两种:一是,为了破除未悟者心中以为所悟的东西是有形相,能思索到的,以免生攀缘心,弛心不停;二是,为了显示所悟的东西是无...

    秦团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5364138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料简

      而相碍者,则应三界九地诸趣种子不能并存于一地一趣一界  异熟识中,如是一趣一界一地之业力既尽,异熟之受报尽时  ,既无他趣界地种子,则应不能生起后有异熟,则众生应即  断灭。又无漏净种应不能寄存于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2364165.html
  • 二十唯识论疏(2)

     尔。旧续今断,名之为死。」应知此中命根既被害,众同分  即灭,众同分断灭,命根即被害。两事齐等,合名为死。此  趣死已,更由余业余趣相续,生彼趣命根同分复起。既他识  增上转变势力,令他有情死。故知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1864324.html
  • 法 相 学

    造业受果,生死轮回。哲学科学说无实我,死后断灭。执实我者,内立小我,外立上帝。上帝为宇宙之主宰,小我为一身之主宰。夫一身之主宰且不有,何有于上帝。佛说缘生,诸法集聚,内除实我之谬执,外除造物之迷信。超然玄觉...是断灭虚无,而在转依清净也。其功夫在现观也。所谓现观者,即观察我空、法空、真如实相也。所谓真如实相者,即缘生幻相,离言说,绝表示,非有非空,非常非断,本来寂静,自性涅槃相也。由是真实证得世间相者,即于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864353.html
  • 存在与无明——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

    分别妄想(“见”)。无明虽然无始,却可以有终。因为无明本身是一种迷幻(“摩耶”),是不真实的,没有实体的。如果无明是真实的,则无明必然是无法断灭的,而且无明的一切产物也都必然是真实的,那么任何改变现有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064438.html
  • 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

    贪嗔痴,便断除苦恼的根本原因,永远摆脱痛苦。《阿含经》记载佛陀向弟子描述自己达到的至高解脱境界是:“我生已尽,烦恼已灭,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。”意为我的现世生命已经结束,一切烦恼彻底断灭,修行已达圆满,从此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564458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分,以明一乘真实,三乘方便之义。  第十二节 二无我  性空无我是佛教基本理论之一,也是各宗共同的基本原则。佛教所说的无我或性空,当然不是断灭的空而是生灭缘起的即有而空。因此各派佛教各有其独特的名相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
  • 《金刚三昧经》作者辨

    ,且经文明言“科谓本识”,元晓释云“如是简择观察力故,即能损伏本识之内,无始戏论名言种子,始时损伏,乃至断灭,所以前言随道择灭”。所以科指杂染本识,是择灭断除的对象,所谓“纯净之科”完全是元晓的发明,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464596.html